(原标题:【原创】股价创两年新低!中信建投上半年24单IPO终止 领多张罚单)
深圳商报·读创客户端记者 朱峰
截至6月30日,2024年上半年IPO终止的企业共有296家,已经超过去年全年IPO终止家数(282家)。其中,1家在上市委会议被否决,268家在过会前撤回,23家过会后撤回而终止,4家在注册阶段终止。从保荐机构项目情况看,中信证券终止项目数量最多,有37单,其次是中信建投证券,有24单,海通证券、中金公司各有22单项目终止。
从这296家IPO终止企业的地区分布情况看,江苏终止企业最多,有49家,占比16.55%;广东、浙江紧随其后,分别有47家、42家企业终止。
从保荐机构项目情况看,上述296家IPO终止企业中,中信证券终止项目数量最多,有37家,占比12.42%;其次是中信建投证券,有24家终止,占比8.05%;接下来是海通证券、中金公司,各有22家终止,占比7.38%。
在多名受访投行人士看来,不满足上市门槛新规、业绩大幅波动、存在大额分红、不符合板块定位、行业限制、内控有“硬伤”等是上述IPO企业“梦碎”上市路的主要原因。此外,不符合板块定位、发行人规范性有“硬伤”等,是拟上市企业终止的常见原因。
在严监管的背景下,今年上半年券商投行频频收到罚单。据统计,上半年,监管部门针对投行业务违规行为共开出74张罚单,涉及31家券商,67名保荐代表人被列入处罚处分类名单。
在被处罚的券商中,海通证券、中信建投证券和中信证券分别以10张、9张和7张罚单位居前三。
5月15日,上交所表示,中信建投证券作为中兴新科创板IPO申请项目的保荐人,在相关项目的保荐工作中,因保荐职责履行不到位,决定对其采取监管警示。
4月末,因中信建投证券作为格力地产(600185)公司债券“23格地01”的主承销商和受托管理人,咨询审计机构工作底稿留痕不足,未对发行人管理层制作访谈记录等,广东证监局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。
中信建投证券近年来业绩陷入泥潭,在2022年和2023年营收净利双降的基础上,2024年一季度继续低迷。一季度,中信建投证券营业收入42.94亿元,同比下滑35.91%;归母净利润12.28亿元,同比下滑49.39%。
低迷的业绩在二级市场上也有所反应。在2020年8月创下59.10元的历史高点后,中信建投证券股价节节走低。截至7月2日收盘,中信建投证券跌0.73%,报19.01元/股,股价较当初高点已跌去67.83%。
审读:谭录岗杠杆炒股申请平台